close

記得小時候,上學出門前,媽媽都會打開她的『阿花零錢包』,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枚10塊錢,慢慢地放入我手中,並且叮嚀我:不要亂買東西哦!要養成儲蓄的好習慣。到現在,我還是記得擁有那10塊錢的滿足感,滿足的不是金錢的多寡,而是所擁有的財富意義。當緊握手中那熱燙燙的10塊錢,就覺得自己多一份處置金錢的權利,這是媽媽賦予我的經濟自主的一小步。

 

然而,現在的小孩身處經濟自由的年代,小孩子在擁有更多的物質享受下,父母所擔心的是其「財務素養」的養成,所煩惱的是孩子未來經濟獨立的能力。有些父母出於本能的想要給孩子更多,並想要保護子女免於面對經濟生活的殘酷現實,因此養成許多「不知人間疾苦」的小孩。每每逛百貨公司,遇上「一哭二鬧」吵著要買玩具的小孩,就很想給它吊起來打。

 

2009年教育部宣佈要將兒童理財教育列入國中基測考試範圍,幸運的是,我們偉大的教育部終於知道理財教育的重要;不幸的是,又得加重一科考試科目。兒童理財教育的重點不是教小孩子何謂股票、選擇權,而是對「財務的認知能力」,簡單來說也是一種生活教育。這就好像小時候,媽媽對我說的:要養成儲蓄的好習慣;老師對學生說的:不要亂丟紙屑。這是一種生活習慣及態度,不是一門專門的學科。

 

金錢就像是雙面刃一樣,能夠幫助你的孩子獨立自理,也能夠使他們奢侈揮霍,這兩者間的差別,就在於父母是否替孩子建立良好的「金錢使用價值觀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ffydu 的頭像
    miffydu

    喵小小日記

    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