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兒童理財教育五四三 (2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最近有一則關於「兒童勇氣特質觀察報告」,發現台北市國小學童僅一成真正有勇氣,近8成面對難題時情緒反應趨向負面。

調查樣本係以617名台北市四到六年級小學生,雖然樣本數沒有很多,但也點出現在小孩對自己沒有信心,負面思考的問題。調查還發現,7成的家長不願放手給孩子嘗試新挑戰的機會,將近三分之一的孩子因此感覺失望,能力不被父母信任。在現在少子化的現象下,細心呵護家中唯一的寶貝,容易造成孩子不願意接受挑戰、對自己信心不足的問題。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好的理財技能必需具備對數字有敏感性。透過遊戲,讓孩子對數字多認識,這樣小朋友在學習對金錢的概念也會比較容易理解哦!少了哪一天 

喜歡的話,請幫我按個推吧~感恩捏!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不知道現在的父母和自己的小孩互動的時間有多久?前陣子的新聞報導中:根據社福團體「心路基金會」的觀察,缺少親子互動,將會增加小孩發展遲緩的問題!想一想,以前我們的爸媽也沒有多少時間和孩子互動,但似乎沒人提出關於遲緩或過動的問題,有沒有可能是因為以前生的孩子比較多,不用爸媽和我們互動,自己就會和兄弟姐妹互動(是互打?!)了…… 

小小採購家 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和大家分享關於FQ(Financial Quotient,財務商數)的小遊戲,也希望大家能夠給我一些Feedback。覺得很不錯的話,也歡迎大家幫我推一下!感恩! 

以物易物.jpg 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奇妙的歷程。從皺皺的臉皮、紅通通的身軀,到開始翻身、坐直,再到開始爬行、走路、牙牙學語,每天的變化都是那麼直接而感動。過去大家都認為孩子在小時候應該就像是一張白紙,沒有是非辨別能力,但是最近有篇很有趣的新聞報導告訴我們:「6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分辨善惡,甚至會「懲罰」邪惡的一方。」

佛洛伊德等傳統心理學家認為,新生兒就像一張白紙。但是美國耶魯大學最新研究發現,6個月大的Baby已經能夠分辨善惡,有的甚至嫉惡如仇,會「懲罰」壞的一方,這項研究結果對家長形塑小孩的性格或許能有所幫助。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現在的家庭因為生的少,所以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,但是孩子的教育,必須靠父母的輔佐,才能完善。我相信,與其在孩子小的時候,送他去安親班學他不想要的才藝、語文課,倒不如花時間陪孩子玩玩遊戲。

之後,會和大家分享關於FQ(Financial Quotient,財務商數)的小遊戲,也希望大家能夠給我一些Feedback。覺得很不錯的話,也歡迎大家幫我推一下!感恩! 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~~~又是拍胸脯大推篇

上次推薦了文建會兒童文化館的繪本花園,今天又發現「台北市立圖書館」網站有所謂的「兒童電子圖書館」,其中有線上電子繪本可以閱讀,雖然中文繪本只有50本,但短期而言,已經很夠用了!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的閱讀習慣,應該是從國小的時候,開始養成。國小的我應該可以說是「書蟲」,我最喜歡泡在圖書館,而且還拜託同學借我圖書證,因為一張圖書證只能借4本書,同學多借我一張圖書證,我就可以多借4本書回家看,有些同學會很懷疑的問我:啊~別裝了啦!妳真的能看完這些書嗎?不過,很神奇地,那階段的話,就是突然發神經的愛看雜書(因為爸媽認定不是學校的書,就是雜書),所以我也有窩在棉被用手電筒看書的經驗,不過,那真的很累,手超酸的,我試了幾次就放棄了!

現在有很多人都在呼籲養成閱讀的好習慣,因為我們的下一代,閱讀已經不是常態,在習慣聲光效果的刺激,書本的圖文對他們來說太普通了,所以有很多爸媽都提出說故事的好處,說故事有什麼好處呢?因為好的兒童故事書一定都有強調的一個主題性,如:勇敢、誠實、儲蓄等美德,小孩在故事書的薰陶下,聽到這些作為,再加上小孩有強烈的模仿學習能力,爸媽可以藉由這樣的方式,建立其正確的行為,當然啦!這些都建立在父母自己的身教前提下,若小孩能持續地藉由聽故事的方式了解,這也算是一種「洗腦」的方式啦!所以我個人是非常同意小孩聽故事長大,最好還能讓他學習說自己的故事,訓練他的表達方式及想像力。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沒錯!我又要推薦「英文網頁」,不是我崇洋媚外,真的是國外的網頁比較漂亮咩!

KABOOSE被迪士尼併購之後,感覺廣告又更多了,但仍不損它的好用,怎麼個好用咧,除了畫面漂亮吸引孩子之外,重點是網頁內有許多種類的遊戲,如數學的、語文的、美術的…,讓孩子一邊玩、一邊學英文(這就是我找英文網頁的陰謀)~大推! 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育部在目前實施的「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-社會學習領域」中,課程綱要中第七主題「生產、分配與消費」明列出國小與國中學生應習得與理財有關的能力。

 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的人會說:我對數字不敏感,所以理財觀念很薄弱,事實上應該說,對數字與價值之間的對價關係不敏感。現在因為生活比較富裕,所以有許多小孩對於10元和50元是沒感覺到有所差異的,別以為讓孩子享受優渥的物質生活對他是好事,有太多的社會案件顯示:父母給太多、往往孩子不懂得珍惜,因此「給孩子錢」不如教孩子「如何花錢、存錢」。因此在理財教育的入門階段,可以做以下的嘗試:

1、培養對數字的認知及敏感性:初期孩子的數學能力發展,能夠訓練孩子的認知能力,但比較適合3歲之後的孩子,而且一開始父母不要操之過及就要求孩子要會加法,以免造成日後孩子對數學的恐懼感。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家都知道教導孩子知識時,文字的表現較難表達清楚讓小朋友了解,最好輔以圖片及動畫,尤其當枯燥乏味的知識變成動畫遊戲的時候,孩子的接受度變高了,而且透過遊戲更能將知識的強度、印象加深,不過,國內針對理財內容所開發的遊戲還真少,所以也只能找到外國網站的資料,下面是迪士尼所製作的「豬仔銀行」動畫遊戲,畫面做的很細膩、漂亮,遊戲內容也很豐富,不過一樣是「英文」介面,所以爸媽在帶孩子玩的時候就當順便學習英文,其中的英文都很簡單,不會很難,不用擔心,是很不錯的一款理財小遊戲!大推~~~以下簡單介紹動畫遊戲的畫面。

 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媽媽,我可以買這個嗎?」

在賣場裡最害怕遇到吵鬧不休,哭著要買東西的小孩。每當有這種場景出現的時候,現場的氣氛都很凝重,這個時候,有些父母會大聲斥責孩子,告訴他(她)不准買,但也有些父母會對孩子說:要買可以,用你自己的零用錢買。其實當父母與孩子一同逛賣場的時候,身為父母的你們,就應該接受孩子對你挑戰的準備,大聲斥責孩子是最為下下策的作法。想想當你和你的孩子在賣場裡,別忘了你的孩子正在接受視覺上的刺激,若花太多時間逗留在賣場,只是徒增孩子的購買慾(以及你的購買慾)。因此,在逛街購物時,要限制時間並約束孩子的期待。就如同投資家Jim Rogers說過:在你要上賣場購物前,一定要先填飽肚子,你才不會買過頭~這真的是很受用的一句話(點頭如搗蒜狀)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機會教育是親子理財教育中,最常使用的方法,父母會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使用金錢的正確想法,但有些父母會使用「做家事就給零用錢」的方式訓練孩子培養金錢觀的第一步,透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分擔家務並且認知「事物與金錢的量化」,不過,有時候很容易弄巧成拙,讓孩子誤以為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用金錢來量化。

因此,當父母要施行此種方式教育孩子的時候,千萬不要讓孩子以為他做任何事情都可以邀功,必須讓孩子明白什麼是他本來就應該要做的,例如吃飯、洗澡、看書、整理自己的房間等,還有什麼樣的工作是孩子完成後可以領零用錢的,將遊戲規則訂定出來。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不同年齡階段的小朋友有不同的心智發展、情感特質,因此父母在不同階段有不一樣的教導目標;前文『兒童財務學習階段表』有提到Joline Godfrey所提出5~18歲財務學習的技能,其中明確定義在不同的階段裡,孩子應該學習哪些財務技能,但稱之為技能並不是泛指理財操作、獲利的技巧,更重要的是金錢素養。雖然目前教育部聲稱2011年理財教育將列入九年國教,並於2014年實施基測,但當理財教育變成考科時,是不是就淪為死記的知識而不是活用的常識,並且更容易讓孩子排斥、家長畏懼,並將教授金錢素養的責任教由學校或補習班,但其實家長才是理財教育最大的守門人,因為孩子金錢的啟蒙教育及奠基關鍵,其實來自父母。因此我贊成將理財教育納入九年國教,但不贊成在初期就將此學科納入基測考題,因為理財教育屬於智育者少、屬於執行面的德育者較多。

 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要提高孩子的財務智商(Financial QuotientMQ)並非一蹴可幾,也沒辦法透過訓誡、打罵的方式讓孩子了解金錢的價值及使用態度,必須循序漸進,從生活中的經驗引導。

 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以前我們只知道有IQ(Intelligence Quotient,智力商數)EQ(Emotional Quotient,情緒商數),但現在冒出了許多『Q』,例如:MQ(Moral Quotient,道德商數)AQ(Adversity Quotient,逆境商數)GQ(~這不是啦!這是充斥著許多帥哥的雜誌~),而財務如此重要,也有所謂的FQ(Financial Quotient,財務商數)的口號呼喊出來,但如何去衡量一個人的財務商數,最直接的應該就是看他的『財力』雄厚與否,因此理所當然的,財商和理財之間必然存在正相關。 

目前大多數的專家都認為,從小就要建立金錢的價值觀,但究竟是幾歲開始比較適合呢?親子與理財議題的專家Joline Godfrey認為5歲是孩子的學習期,而英國也強制將理財課程排進5歲兒童的課程中,所以從孩子5歲開始,父母最好開始教導其認識金錢。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購物真的是一種衝動,而想像力的運用,是一個優秀賣方必備的專業技能。每次轉到「陰森購物」頻道,那激動的話語、誇張的台詞,就好像一場秀,表達出「不買你會後悔」,但買了更是後悔(~切身之痛)。連成人都無法抵擋購物台的誘惑,更別說是小朋友,所以百貨公司永遠有哭鬧吵著要買東西的小朋友。 

不管你賺多少錢,永遠不可能買下所有子女想要的東西。買了海綿寶寶全系列商品:海綿寶寶睡衣、海綿寶寶書包、海綿寶寶鞋子…,如果你沒有因為買了全系列的海綿寶寶而三餐不濟,未來,LV一樣也會讓你的小孩走上同一條路。而這些可怕的洗腦運動,大都來自於媒體行銷。富邦文教基金會公布「2009年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」發現,國小中、高年級學童,平均一天上網三小時,但花在閱讀報紙、雜誌、看漫畫的時間,竟不超過6分鐘! 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家裡常常會出現這種叨唸:

「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」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海地發生芮氏7級的大地震,看著電視新聞中播報的慘況,不禁讓我回想到台灣發生921地震,那時的難過心情。看著被壓在瓦礫堆下的災民,及倖存者心有餘悸無神的雙眼,讓我掏出那乾癟的小錢包,略盡棉薄之力。

 『媽媽,給我50元,老師要我買紅十字會的愛心郵票』。想起國小時候,都會樂捐()紅十字會的郵票,那時的我隱隱約約知道這是「做善事」,但更多的因素是因為老師叫我們買、同學都有買,不買的話,好像是壞人。在這樣的壓力之下,捐獻的意義、做善事的動機…模糊了!大部份的家長都只是教導孩子存錢及消費的態度,其實「捐款」也是理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。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唯利是圖,希望他()擁有善解人意及同理心的特質,所以在孩童時期培養其「利他」的精神,是幫助孩童建立金錢價值觀很重要的課題。而父母可以在家中發起「慈善基金」,平時就進行小額捐款。鼓勵小朋友將平時的零用錢進行小部份的小額捐款,當然父母必須以身作則,不能只叫小孩捐,而自己卻一毛不拔。由於基金是所有人共同捐獻,父母可以提供幾個慈善目的、機構的選項,讓孩子想一想他們所捐的錢要給哪一個機構,並讓其陳述為什麼要做這樣的選擇,原因為何?藉由這樣的動作,了解孩子的想法,引導其發揮利他的精神。有時可透過捐款後續的新聞報導,讓孩子知曉「做善事」對他人的幫助有多大,這樣可以體驗到幫助他人的成就感,久而久之,小朋友才能持續參與。 

 

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