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奇妙的歷程。從皺皺的臉皮、紅通通的身軀,到開始翻身、坐直,再到開始爬行、走路、牙牙學語,每天的變化都是那麼直接而感動。過去大家都認為孩子在小時候應該就像是一張白紙,沒有是非辨別能力,但是最近有篇很有趣的新聞報導告訴我們:「6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分辨善惡,甚至會「懲罰」邪惡的一方。」

佛洛伊德等傳統心理學家認為,新生兒就像一張白紙。但是美國耶魯大學最新研究發現,6個月大的Baby已經能夠分辨善惡,有的甚至嫉惡如仇,會「懲罰」壞的一方,這項研究結果對家長形塑小孩的性格或許能有所幫助。

小孩子大約在6個月左右,便開始留意周遭的環境,開始留意父母與身邊成人的話語、表情,開始摸索旁人的情緒變化等,所以身教的影響似乎從孩子很小的時候,就慢慢的淺移默化了。根據皮亞傑(Piaget)的認知發展理論中,將小孩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:

1、感知運動階段 (感覺動作期,Sensorimotor0-2)1歲時發展出物體恆存性的概念,以感覺動作來瞭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。

2、前運算階段 (前運思期,Preoperational 2-7):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,不具保留概念,不具可逆性,以自我為中心,能思維但不合邏輯,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性。

3、具體運動階段 (具體運思期,Concrete Operational7-11):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,能使用具體物之操作來協助思考,能理解可逆性與守恆的道理。

4、形式運算階段 (形式運思期,Formal Operational11-16歲)開始會類推,有邏輯思維和抽像思維。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思考解決問題。

(資料來源:教育wiki)

若以認知發展理論來看小孩學習理財的概念,2歲以前的孩子,在學習上只要讓他知道何謂付出、收獲,透過動作及行為來傳達概念2~7歲的孩子,模仿性比較強,對於周遭的聲音,色彩都很敏感,因此在教導理財、金錢概念時,除了直接用語言表達外,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利用遊戲、圖畫、聲音,為孩子製造環境,讓他們可以極快地運用學到的意識和概念,但是這時期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,所以別過份期望他們能夠理性的管理好金錢的運用。

7歲以後的孩子比較能接納邏輯的概念,可以嘗試解釋「消費、儲蓄、捐獻」的概念給孩子明瞭,為其理財種子打好基礎。而且建立一個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權威人士,當然,該權威人要有能以身作則,作為孩子行為的典範。通常最好的權威人士就是孩子的爸媽。

孩子10歲以後,行為會越來越被外部人士影響,外部人士如老師、同儕等,這時候會接收到許多誘惑、慾望及其他同學的比較,若之前沒有建立較正確的金錢使用方式,那麼在這個階段,必須想盡辦法跟孩子保持溝通,不然孩子建立起他自己的原則、邏輯後,日後要導正會變得更加辛苦,因為父母的影響力會隨著年紀的增長,日漸式微,不可不慎呀~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ff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